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广东:建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市场动态

广东:建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日期: 2013/9/4 8:56:04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行动,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广东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广东林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绿色丰碑……

贯彻落实:行动迅速举措得力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举措、完善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层层抓落实。各部门相互联动,密切配合,形成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强大合力。

省林业厅:当好新一轮绿化广东的主力军

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要求,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学习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迅速掀起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热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作为林业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来抓,狠抓建设任务的落实,当好新一轮绿化广东的主力军。

一是迅速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全系统的工作合力。二是抓好沟通协调,形成贯彻会议精神的行动热潮。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方案,努力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传达贯彻会议,出台一个管用的实施意见,制定一系列配套实施方案,落实好每一年的工程建设用地,多渠道筹集好每一年的建设资金。三是抓配套规划,细化大行动的目标任务。省里重点制定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抚育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和林地保护利用等五方面的规划,各地也要科学编制规划,并与省的规划紧密对接,形成上下联动、省市县相互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工程体系。四是抓重点亮点,确保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开好局见实效。各地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生态工程为抓手,打造亮点工程,全面落实今年建设任务,认真扎实做好明年造林的备耕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资金、用地和招投标等各项工作,在明年春节前完成造林备耕的各项工作。五是抓质量效益,建设体现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森林生态体系。综合落实科学造林、抚育、管护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造林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在两三年后见到成果。六是抓资源保护,巩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要划定林地生态红线,严防死守,严厉打击各种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毁林挖矿、采石、取土、造坟等违法行为。七是抓作风转变,落实扶持指导、督导考核等保障措施。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林区、访农户、察实情,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导向鲜明、评价科学、奖惩分明、问责严厉的绩效管理机制。八是抓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形成协调推进、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佛山: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悦伦表示,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到2017年,全市建设各类公园绿地1893个,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25个、森林家园300个,建成生态景观林带320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

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责任,建立绿化建设长效机制。把绿化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推进生态环境再造的重要举措,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主要任务,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委、区政府的年度经济社会工作任务考核奖励范围。二是以林绿城,逐步实现森林进城围城。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和公园绿地建设,争取每年建成2-3个城市公园。三是突出景观,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按照城市园林化建设标准,深入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以“加大、加密、加花”要求,全面提升市域内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廊道。

河源:创新工作机制全民造林绿化

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表示,将以这次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为鞭策和动力,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责任落实,强力推进两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显著增加森林碳汇,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在“造林”上保目标。对2013年剩余的15.08万亩造林任务,确保在今年冬天全部完成。对明、后年的造林任务,我们将全部在上一年的冬天做好备耕打穴工作,确保2013-2015年每年完成森林碳汇工程建设91.24万亩,到2015年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二是在“管护”上下功夫。将配套抚育费用列入市、县公共财政预算,加强中幼林抚育,确保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确保种植一片、成林一片。三是在“育苗”上强自给。完善和落实鼓励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壮大一批种苗基地。四是在“投入”上想办法。市财政每年再拿出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沿线“增绿复绿”专项行动。五是在“创新”上勇探索。创新招投标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创新全民参与机制,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各种认种认养认捐及主题林冠名活动,营造“大种树、种好树”的浓厚氛围。

惠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绿色生态新格局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惠州的最大优势,绿色发展是惠州的最大潜力。惠州将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到2017年,各级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重点推进“三大山”、“三大湖”、“三大湿地”森林修复与建设,精心打造以生态景观林带为核心的林业风景线,全面铺开森林公园和乡村公园建设,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新格局。

一是推进森林碳汇工程建设,打造“绿谷”。保护提升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的自然资源;用两年时间完成重点区域内残次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改造;实施森林绣花工程,提升森林绿化、美化档次。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4%,人均森林碳汇达4吨。二是推进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养护“绿肺”。实施城市增绿工程,加快惠州植物园建设,新建8个森林公园,2017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平方米。推进西湖、红花湖、金山湖“三大湖”建设,每年绿化村庄200个,到2017年所有行政村实现绿化美化目标。三是推进“三大湿地”建设,强壮“绿肾”。高标准推进潼湖湿地公园、惠州海洋生态公园、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建设。四是推进绿色廊道建设,贯通“绿脉”。加快东江、西枝江景观林带建设,对两江四岸进行林相改造提升,到2015年完成全市14条8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汕尾:迎难而上全力打好绿化荒山攻坚战

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紫骊表示,汕尾林业基础薄弱,森林覆盖率较低,全面完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和保护森林资源仍面临较大压力。汕尾将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举全市之力,迎难而上,进一步强化措施,以2015年完成灭荒20万亩和改造55万亩残次林的目标任务为突破口,全力打好绿化荒山攻坚战,如期按质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抓责任落实。以省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任务为倒逼,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考核奖罚标准,对工作不力的,采取“提醒注意”、出示“黄牌”、“红牌”等手段,确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二是抓载体建设。以“一消灭三改造”为重点,以万村绿大行动和创建林业生态市、县活动为载体,实施万亩荒山、千里绿道和千村千园绿化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全面推进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三是抓群众动员。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造林绿化活动进社会、进学校、进家庭,调动全民参与。四是抓改革创新。在市财政年投入2000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创新林业管理制度,重点突破资金和技术难题。五是抓法治保障。坚持和落实最严格制度,逐步建立分级管护、差别管理、定额管理、用途管制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

五华县:变压力为动力限期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五华县委书记张映平表示,五华县面积大,荒山多,生态建设欠账多,林业基础差,是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任务最重的县,是梅州各县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县。五华县将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变压力为动力,主动谋划,4年内完成碳汇工程96.8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至70%以上、森林蓄积量增加680万立方米。

五华县将围绕三个目标,制定林业生态发展规划,将造林绿化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示范带动,逐年推进。坚持设立造林质量监督石碑、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加造林验收的做法,提高造林质量。在争取省倾斜支持的基础上,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推进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坚持每年开展一次绿化捐赠行动,整合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200元,鼓励企业和群众植树造林。与此同时,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耕山致富的重要抓手,坚持做到林、果、茶、药、竹、游相结合,发挥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蒲丽顶省级森林公园和10个市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加大科技兴林力度,办好科技示范点和国家级“南方重要乡土阔叶树种良种繁育基地”,引导企业和群众发展优质高效林业和林下经济,建设家庭林场、林业休闲庄园等耕山致富示范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推荐阅读:

安徽:少1平米绿化或至少罚3万

江苏:大树倾倒两年无人问社区绿化成盲点

山西:参差错落环保美观 府东府西街绿化有特色

海南:海口滨江路个别路段人行道只有半截 绿化带遭踩踏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珊瑚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