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风避雨休息之所
徐良梅是娄底涟源人,两年前来到长沙。第一任丈夫7年前去世,在一家煤矿做事时被一块石头压中,当场就没命了。煤矿赔了20万,除却安葬费用,剩下的用来盖了一栋两层的新房,给大儿子结婚用。
徐良梅是3个孩子的母亲,还要照顾老家80多岁的婆婆。三个孩子最大的已满28岁,都在外地打工。
1月17日是婆婆的生日,小女儿和大儿子都赶去给婆婆过生日了。徐良梅很想回去,但最终没回,只早上给婆婆打了个电话。“因为来回车费200多,而且找不到人替班。”她说,给婆婆打电话的时候哭了,因为她很想回去看看她。
湘府东路一带,徐良梅这样的环卫工人有近10个,大部分住在植物园附近的棚户区或者垃圾站旁边。徐良梅住的地方稍微好点,年前她跟黄梦超搬到附近的一栋民房里租住,租金600元,一室一厅的毛坯房,房里除了床和一台麻花花的彩色电视机,再没别的家具。
上班时间是早上5点半到下午5点半,每天早上5点左右需要到岗。这个时候,往往路面还结着冰,气温低至零度,这对于徐良梅来说,是最难熬的时段。尽管如此,他们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不论是徐良梅还是朱思霞,都不承认有人曾在这些树下的房子里生活过。
“以前可能有人住过,但后来太冷就没住了。再说上头也不允许。”一个名叫李珍云的环卫工说。
树下的“房子”,最早是在另一棵更加高大的树下搭建。去年上半年,园林部门搞检查时发现了,不由分说就把“房子”给拆了。尽管“很伤心”,但徐良梅和同事们也没什么怨言,说“能理解”。
2013年2月,徐良梅生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病。因为淋雨,她感冒了,但是第二天还是得上班。这场感冒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后来差点演变成肺炎。前同事、男环卫工易和平看不下去了,就给她搭了个房子,有了躲雨的地方。
在炎热的夏季,徐良梅和同事们也偶尔会到“房”里歇凉,中午懒得回去就在木板床上睡个午觉。“蚂蚁特别多,咬死人,但总比没有地方落脚好。”徐良梅说。
如果没有这些“房子”
1月17日,“房”里少了些摆设,铁皮桶和盆栽都不见了。徐良梅说,那个戴眼镜的(就是最早发现“房子”的)市民后来又来了,拍了些照片,并且好心跟她说,“怎么能在这里烤火呢?万一把树烧了,几千块,赔都赔不起。”徐良梅吓坏了,赶紧把铁皮桶扔了。
“吓坏”她的还包括几天前一名园林工作人员跟她说的话,“他们说,要我们赶紧把几个房子拆了,不然过几天他们的人就亲自来拆。”
徐良梅有些“绝望”,“拆就拆吧。应该拆,这是我们的错误。只希望上头不要扣分就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