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户型(及兼营型)
专业大户型的经营者,大都以园林工程来带动发展。湖南月意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有多年的育苗、经销和包揽工程的经验,技术水平较高,业务信息精通,湖南月意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自身拥有近1000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先后承包了锦源广场、东方红广场、湖湘公园一二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月18日,在湖南月意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的板塘铺光华基地和荷塘基地,负责基地管理的杜正兵向我们介绍,从2003年开始,基地开始从最初的小花卉培植,转向大苗木培植。“苗木分季节和时令,进进出出,主要满足自身工程的需求。”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经济效益看,这些生产和工程相结合,收益较高。在承包和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时,将自己生产的部分苗木运用到工程上,增加了苗木的附加值,苗木上工程价格翻倍,做工程又有较大利润(毛利30-50%不等),所以收入可观,年毛利在几十上百万元。
同时,不少专业大户型也是兼营型。这些经营者育苗面积较大,苗木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同时又搞其他产业。可以说,这一部分经营户经济实力较雄厚、基础良好,是花卉苗木产业大发展的后盾力量。
——投资型兼联营型
投资性的经营模式也不在少数。以湖南昭舜晴岚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为例,来自浏阳的曹国庆认清这个产业有前途,出钱租山,购进大批苗木,高标准栽培管理,目前通过流转、征地取得有使用权的土地4980亩,培育了4个生产基地,其中极具特色的的热带植物园,种有大量华棕、蒲葵、加拿利海枣等热带苗木。
“农业项目,要想产生利润,需要实现利润的转化。”负责公司运营的副总经理曹国庆介绍,目前公司主要采取的是“产收循环”的方式。
以一棵高10厘米的桂花树为例,一年的时间生长1-3厘米,潜在的经济效益会上涨1000-1100元,差值为60%。因此,苗木基地需立体布局,需要对上、中、下不同高度的苗木进行有针对性地配比,这样才能确保每年都会有苗木可以产出,从而实现产销循环的销售运营模式。2013年,湖南昭舜晴岚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实现了2600多万的营业收入。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投资性的公司专门买卖苗木,利润高。这一部分经营户,根据市场的需求,专做苗木买卖。
同时,投资型也往往可以是联营型。经营者通过与本地或外地人联营,形成股份制。因他们业务精通,产品流通较好、能合理利用土地、苗木和技术资源、经济收益较好。这是湘潭市花卉苗木发展的一个方向。
——专业合作社型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潭的专业合作社型苗木种植方式,是借鉴浏阳的经验,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他们抗风险能力大,收益较为稳定,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如以彭吉安为首的“吉安花卉苗木种植合作社”。彭吉安把小苗无偿给周边的农户栽植,以后不定期地按当时的市场价回收,栽植户没有风险,只有收入。花卉苗木种植合作社,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化组合、集约经营,使企业达到最佳效益。湘潭市的花卉产业正朝着专业化、合作化前进。
7月18日,我们来到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湘潭县石潭镇。湘潭县湘欣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经营,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大力投入花卉苗木生产,还引入周边地区的花卉苗木种植大户,目前合作社共有500余户。
——小户型
与此同时,“单打独斗”的小户型经营主,也并不在少数。
7月18日,在湘潭县石潭镇龙泉村,我们见到了湘潭县花卉苗木协会会长谷贻信。自1999年起,谷贻信开始精心打造他的谷氏园林,至今已有15年。令人称奇的是,今年53岁的谷贻信只有高中学历,却在1999年做生意亏本后,自学嫁接、育苗等花卉苗木知识,目前已经承包了面积达120亩的山,种植了桂花、玉兰、罗汉松、红枫、红桎木等苗木。
“我基本上是从零开始,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后来我买了《苗木观赏学》等大学教材,自己摸索,继而不断繁殖苗木。”谷贻信的屋后便是苗木林,他带我们走一大圈,一边介绍。
最开始,谷贻信的苗木生产,只是自产自销,利润较低。后来,他也开始去承包一些工程,他规划设计图纸,再到承包工程及计算,全部一条龙生产经营到底。
“绿色银行”发展存短板
“绿色银行”,这是秦曙光对花卉苗木产业的称谓。事实上,这一称谓在花卉苗木行业内,早已约定俗成。受花卉苗木产业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自身特点制约,“绿色银行”的发展存在一些短板。
资金不足是制约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秦曙光介绍,在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大多数经营户缺乏投入和发展资金,且林业行业担保机制不健全,信贷服务明显滞后,抵押贷款无法实现,导致花卉苗木生产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前期部分经营户通过民间融资,把苗木生产基地搞起来了,但由于收益期长,又缺乏后续资金,加之要支付高额的利息,有些企业几近停摆。”秦曙光分析。
专业人才少,科技含量低是另一短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花卉苗木培育管理中,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市从事花卉苗木的人员大部分由农户转产而来,没有系统的学习培训,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有限,绝大部分凭经验生产。”秦曙光分析,虽然市里派了科技特派员,且每年都进行几次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上门入户辅导,情况虽有些好转,但还是后继无人,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学,年龄大的又学不会,从而导致了苗木质量差、工程技术跟不上,业务量不足的局面,影响行业的后续发展。
此外,花卉苗木生产欠规范。调查发现,湘潭市部分花卉苗木户,没有办理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活立木移植证、园林工程资质证、租用山地林权证等法律文书。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这属于不规范生产经营,一旦扯上官司,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且会给自己在生产经营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阻碍前进的步伐。
行业前景光明
花卉苗木产业的兴起,与造林工程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花卉苗木产业,显然更受市场驱动,在其间,市场需求始终是不可忽视的指挥棒。
当生态旅游蔚然成风,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依托,向生态休闲旅游领域迈进,便成为市林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在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上的共识。
“市内很多企业都有这种市场发展潜力。如昭山范围内,有些种植基地承包几千亩的山地,栽培很多绿化大苗,也有不少大棚蔬菜,完全具备休闲旅游接待能力。”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湘潭市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前景乐观。
具体而言,要发展湘潭市花卉苗木产业,需对症下药,补齐“短板”。
秦曙光认为,首先要加大投入,增强造血功能,把花卉苗木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实抓好。各级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发展壮大花卉企业,完善行业担保,疏通抵押贷款途径,扩大信贷额度,切实解决因融资利息拖垮企业的问题。同时加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适应市场的法则。
此外,要培植本地专业人才。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育,充分利用湘潭的教育资源,与高校联合定向培育技术实用人才。抓紧对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做到像浏阳一样,人人都是技术员,人人都是园艺师。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湘潭市花卉苗木基地不少,目前却缺乏一个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市场的打造尤为重要。秦曙光介绍,市林业局正在规划建设伍家花园交易市场,以市林科所、大地园林公司、兄弟花业和雨湖、湘乡等地花卉生产为基地,形成规模市场。
同时,在易俗河天易开发区,建立一定规模的花卉苗木市场,以易俗河至茶恩寺107国道线两旁以及昭山为苗木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百里花卉长廊”,齐名于浏阳柏加、长沙跳马,全面发展湘潭花卉苗木市场。
推荐阅读:
(来源:湘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