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了绿化新内涵
绿化四年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娄星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生态建设。2年来,全区有超过100名林业大户和公司参与生态建设,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超过1.8亿元,连片建设花卉苗木基地7000多亩、优质经果林3000亩,将产业发展与村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掘每个村庄的自然历史文化亮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秀美村庄”,如杉山镇万乐村、双江乡双江村一手抓绿化,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等等,各村庄的建设内容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促进了村民自觉地加入到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行动中。
两年来,全区投入林业产业资金2.7亿元,25万人次参加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2.38万亩,栽植苗木400多万株,基本建成“秀美村庄”75个。今天的娄星区,北部省级洪家山森林公园巍巍耸立,南面仙女寨森林公园青翠欲滴,城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乡村青山怀抱,碧水东流,于阡陌间织就了一张绿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颜志宏)
双峰:层林流绿、天蓝水净的绿色新城
双峰是一座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文化底蕴的生态城市:“乡间侯府”富厚堂群山环抱,九峰山森林公园奇秀翠丽,洛阳湾宁静祥和,境内百里竹海和万顷松林翻起层层绿波。绿色,早已成为双峰的主旋律。
今年3月,在双峰县召开的娄底市春季造林和清明防火工作现场会上,与会人员无不切身感受到“绿化双峰四年行动”实施两年来双峰城乡生态环境变化之快:天蓝、水清、鸟语、花香,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娄底市副市长刘益丈现场由衷感叹:秀美双峰,层林流绿!
2014年正月初八和3月12日,全县组织了2次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县委书记吴德华、县长杨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54.2万人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7个,栽植桂花、樟树、杜英、红叶石楠等树苗271万株,绿化公路、河流37.1公里,造林384.8亩,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7.4%。去冬以来,全县共完成造林5.3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0.2万亩,长防林0.41万亩,油茶林新造0.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项目造林0.05万亩,面上造林2.25万亩,完成旱灾补植补造1.7万亩。
2014年,双峰县全面实施潭邵高速公路双峰段绿色通道提质改造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完成了S210线、S209线、常九公路、香杏公路和鹅立公路,以及潭邵高速公路双峰联络线的绿化。双峰段的蛇形山、杏子铺、甘棠和三塘铺等4个乡镇39个村开展联村建绿,绿化公路94.1公里,造林448亩。全县111个市县直单位联村共建绿村栽植绿化苗木11.97万株,绿化公路129.1公里、河流52公里。全县91个市、县联村建绿村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县县直单位共到位联村建绿资金606万元。城镇绿化到位资金2500万元。全县完成国道、省道和县乡道造林绿化423.2公里。每个乡镇完成了一条主要乡村干线的绿化,实现了“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绿色双峰。
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2014年双峰县完成森林防火隔离带109公里,建设森林防火蓄水池30个,开辟防火林带65公里,全面完成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谢文胜)
涟源:美丽富饶、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龙山千山秀,涟水绿潮涌。
2012年,涟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绿化涟源四年行动,着力将涟源成打造美丽富饶、绿色宜居的新型生态城市。
该市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绿化行动:一是着力经营健康森林,做好“禁、造、防、抚”四篇文章。“禁”即抓林木禁伐,减少森林消耗。涟源市政府决定,四年内,不予受理林木采伐申请。“造”即抓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14年,全市新造优质油茶林7000亩,石漠化工程造林4000亩。“防”即抓森林防火,巩固造林成果。全市组建了22支装备精良、力量较强的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出台了一系列森林防火组合拳,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抚”即抓森林抚育,提升森林质量。2014年将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二是大力打造绿色通道。通过科学制订规划、严格技术规程、确保造林质量、强化检查督促四个方面,对全市县乡公路全面绿化。市林业局抽调了20名工程师,深入各乡镇、办事处指导造林。S210、G207(龙塘—伏口)、安大线完成补植补造后,树苗管护移交沿线乡镇和市公路局共同管护。各乡镇、办事处制订了乡规民约,并与村里签订了管护责任状。各村也明确了一名专职管护员,每天开展巡查。三是合力建设秀美村庄。2014年,涟源把秀美村庄美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全市选择了20个村作为市直部门单位联村建绿村,各乡镇也选择1-2个村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开展身边增绿行动,着力打造秀美村庄。涟源市委书记曾益民、市长谢学龙分别到联村建绿挂点村六亩塘镇温田村、石马山镇张家湾村召开联村建绿现场办公会议。目前,全市26个联村建绿市级领导和118个市直单位均与联系村签订造林绿化协议,落实造林、管护相关措施。完成了村组公路绿化200.8公里,荒山绿化8160亩、房前屋后绿化121680株,水边绿化5670株,村边绿化2615株。全市各部门单位累计为联系村捐资近600万元。(张礼林)
冷水江:生态优先、工业反哺的美丽锑都
2012年,绿化冷水江四年行动正式启动,一场“建设美丽锑都、打造生态家园”的生态建设战役在冷水江城乡全面打响。两年来,这里山丘葱茏,村庄秀美,水波荡漾,矿区吐绿,道路盖绿荫,城市换绿景,景区风光旖旎,林产资源富饶……冷水江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市城乡绿化全面开花
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1.9万亩。大力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了市级义务植树基地4个,乡级义务植树点16个,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着重开展了矿区、景区、城区、三边及农村“四旁”绿化。加快了矿区生态治理、景区、城区绿化提质和城市周边山头的绿化,新老城区绿化实现了质的飞跃,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紫云峰森林公园10公里绿化带建设,完成锑都路、新城路、江南路等20条主次干道绿化美化。广泛开展身边增绿、“四边”造林和“千万”珍稀树种进农家的村镇绿化工程,建成6个“十村连片”绿化示范区。高标准完成娄新高速冷水江段10公里绿化带建设。
林业产业飞速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明确了“生态优先,工业反哺”的绿色发展思路。尤其是绿化娄底四年行动的全面启动,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激发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情。该市投资参与绿色产业建设的人士越来越多。两年来,该市新增林业示范基地45个,投入资金1.5亿元。涌现了汇美园林、五能公司、龙盘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在湘中地区颇有影响的林业民营企业,培植出瑞生源生物、五能生态、贵鸿生态等36家造林大户,建成林业规模种植基地183个,总面积达9万余亩,为该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样板。
生态意识全面提升
为满足市民“蓝天碧水、鸟语花香、闲庭信步”的生活需要,冷水江市全力打造六大生态公园,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动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绿化建设,市民生态意识逐年增强。绿化娄底四年行动实施两年来,市民接受了生态文明的教育,感受到了绿化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激发了参与绿化行动、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两年的实践为全市争创全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为建设绿色、文明、幸福冷水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共长)
娄底经开区:生机勃勃、绿潮如涌的生态园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娄底市经开区坐落在娄底城区的北面,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的东面。十年前,这里一片荒芜。十年后,处处厂房林立,绿树成荫。
2012年以来,娄底经开区以建设“生态园区”为目标,累计投入生态绿化建设资金1.5亿元,高标准完成了3条城区主干道、12条园区道路的绿化建设,建设休闲公园及公共绿地3处,栽植乔木3万余株,各类灌木小苗1100余万株,绿化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设园林式小区5个,园林式单位20多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0%和37%以上。走进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处处呈现出“绿叶成荫,树木成林,园在林中,人在花中,厂在景中”的美丽景象。
在绿化娄底经开区四年行动同时,开发区以提升生态绿量、改善居住环境为目标,突出实施绿色村庄、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对非开发建设区域的19个村(社区)全面开展联村建绿,新增河道绿化15公里,乡村道路绿化26公里,农户庭院绿化3400余户,发展珍贵苗木基地3000亩以上,栽植各类珍贵大苗8万余株,各类小苗近200万株。近三年区级财政以奖代投苗木补助在1000万元左右,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达1.6亿元以上。
生态软实力促进了经济硬实力的增长,以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湘中物流园、三一重工、五江集团、沃尔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生态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了娄底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区经济总量达到25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40%以上,财政收入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跨越式增长。一座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林城相依、鸟语花香、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幸福新城镶嵌在湘中大地。(李华成)
推荐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