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树年复一年往南边倾斜,生长在古桥下的根系也跟着往上翘,古桥、古亭面临毁损。
编辑同志:浏阳市社港镇新安桥村庙背组有一棵树龄数百年的古樟树,每年都在往南边方向倾斜。与古树相距1米多远的地方有一座500多年历史的古桥和古亭,因古树倾斜后重心改变,伸展在桥下的根系也跟着往上翘,造成古桥、古亭的结构破坏严重,摇摇欲坠。当地村民见桥开了裂缝,就用石头塞补;见亭要垮了,就用木柱子撑着。村民们认为这处古迹是历史的见证,如果让它这样毁损,实在可惜。几年来,村民们不断将情况反映给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也曾有人来看过,肯定了该古桥、古亭的文物价值,但就是至今没有一个单位来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和保护。恳请报社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想法将该处古迹保护起来,使之成为一道独特的“古桥、古亭、古树”靓丽风景,留给后人一些纪念。目击
古树倾斜古桥摇摇欲坠
中国园林网3月17日消息:远远地,记者看到了一棵树冠很大的古樟,婀娜多姿地立于小河旁,胸径约1.5米粗的它已经向小河另一边倾斜了45度左右,却依然枝繁叶茂地向四周伸展。在古树旁边有座约15米长的石拱桥,桥上的木亭子与桥长相同,由于年代久远,显得斑驳不堪。支撑亭子的是29根木柱子、3根木横梁,亭两边有供人坐的约50厘米宽的厚木板。整个亭子没有一根钉子,都是靠木榫相互固定,横梁上还雕刻了龙凤呈祥的木花纹,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但仍能从它的结构上看出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艺。而现在,由于旁边古樟树的树干倾斜,古树的根系上翘,造成古桥、古亭被破坏。
老人
古桥上曾有金字木匾
新安村80多岁的老人寻水阳说,他小时侯亲眼见过桥两头分别挂着一块非常有气势的金字木匾,上面不仅写有“新安桥”三个大字,还写着“明成化十年建,嘉靖八年重修,民国三十七年维修”等字句,可惜那两块匾已经不知去向。老人还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前,当地政府对此桥和亭子进行过修葺,亭子只换了几根木柱,桥的形式未变,都是原汁原味。后来人们用推土车装货在桥上通过,桥面不堪重负,有所损坏,人们便在桥中间镶了一块石板,还在桥旁路口写上“此桥古老,来自元明,禁止推车”的告示牌。
在当地村民中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姓张的人看到古树在倾斜,他根据杠杆原理,做了一块青条石从河的南边撑住樟树的枝桠,想矫正树的生长方向。但在“文革”时期,该条石也不见了。如今,树在严重倾斜,只要稍加点外力,亭中的木柱子就能摇动,随时有垮塌的危险。该处古迹面临毁损,让人痛心。
村民
每到夏晚桥上热闹非凡
村民说以前没空调,每到夏天,桥上就特别热闹。白天河两边的人在桥上摆摊交易、来往歇息,晚上桥上睡满了四周的村民,大家谈天说地,好不热闹。也怪了,该桥周围虽然邋遢,但夏天却连蚊子都没有。早在十多年前,还有村民喜欢将家里的红薯藤、所砍的柴禾、菜之类放在桥上晾晒,但现在大家保护文物的意识增强了,都自觉地小心维护。如果谁家有损坏古桥、古亭、古树的行为,就会引起公愤。看着这道独特的风景不久将化为乌有,村民心疼得很,也曾你几百我几十地凑钱,对桥和亭进行过简单的维修,但这是土办法,不科学。大家希望政府权威部门能科学地保护古桥古亭,尽量恢复该处古迹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