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房子”,意味着什么?
徐良梅说,住的地方走路来回至少要20分钟,工作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回去。而去别的地方避雨,则是她们不愿意的。
在徐良梅工作的周围,大小楼盘都已建设完工,附近还有酒店和商铺,按理说,找个歇脚的地方不是难事。但是,自从有一次被一名保安赶出来后,徐良梅就再也不愿意去小区躲雨了。
“那天风大雨大,我衣服已经湿了,就打算跑到最近的那个小区里躲下雨,但保安不让我进去。”后来,徐良梅趁保安不注意溜进去了,结果被发现,她又狼狈地冒雨出来了。
朱思霞比徐良梅开朗外向。有一次,她去另一个小区躲雨,同样被保安拦住了。她当时有些气不过,不肯走,保安推了她一下,她差点摔倒在地。
接受记者采访时,小区保安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没办法”,因为住户会反感。尽管环卫工人们不偷不抢,但还是不能让他们进入小区,“哪怕是在车库的屋檐下,也不行。”
除了小区,其他相对公共一点的场所能不能去?比如网上提倡的“银行歇凉”。朱思霞的亲身经历是,去年夏天,她有次去附近的银行,却被保安委婉地“请”了出来,“他说,要么就把工作服脱了再进去。”
怎么办?长沙热天如同火炉,湿冷天气又几可蚀骨,环卫工们有人患有严重的风湿,有人一淋雨就感冒,第二天还得继续上班。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大树,他们在树下搭起一个个小小的“房子”。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歇凉躲雨,淋湿了还能及时换上干净的衣裳。这些“房子”,于环卫工来说,甚至比那个晚上睡觉的出租屋还要亲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黄梦超把古诗都搬过来了。
搁置的“道班房”
“树下建房子,前几年香樟东路上有过,后来拆了,湘府路上的我们还不知道。”雨花区环卫局局长李文说。
他说,湘府东路目前还没有完成最后的路面整修,尚未完全开通,各项路面设施也还没跟上来,环卫工作也没完全移交,“别说歇脚点,连厕所都还没开始建。”
“按道理,我们是应该建一些道班房的。”李文说,“环卫工人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目前,在长沙城区主干道、快速干道和东西向的马路上,的确非常需要这样的避雨点和歇脚点。”
建设部(2008年改为住建部)在2005年发布实施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明确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设置指标,即0.8万人至1.2万人要设置一个环卫工人作息场所。纵观国内,上海有配套设施相对健全的环卫工道班房,内有空调、热水、微波炉等设施。但也有一些城市,比如郑州、西安,出现了“道班房大门紧锁,环卫工倚门打盹”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长沙内五区环卫局共有职工10543人,聘用制临时工8573人,超过八成是益阳安化、桃江,湖北监利、咸宁,贵州等边远贫困山区农民工,另有少量的城市下岗人员。长沙城区不断扩大,长沙清扫保洁面积猛增到3608万平方米。每天,8000多名环卫一线清扫人员起早贪黑,用汗水换来城市的洁净。
2013年7月,长沙市城管执法局环卫处处长侯跃辉说,按照建设部的规定和长沙的实际情况,长沙至少要建304个环卫工人作息场所,“长沙市城管执法局正准备起草报告,向市政府请示申报同意在合适的位置建设环卫工人休息房,打算2013年完成40套,2014年再争取建设30套。”
但直到目前,相关项目因为资金及选址等问题而暂时搁置。侯跃辉说,“因为如果建设,就要涉及到经费和选址问题。一间8至10平方米的休息房,大约需要8万元,还要配备桌凳、柜子、微波炉、桶装水等。同时选址问题也让人头疼,不能占用盲道,要跟周边环境协调等等。”
2013年夏天,长沙市部分区域的环卫部门宣布设立“环卫工歇脚点”,这些主要安置在社区、银行等地的所谓临时“纳凉点”,大多数已在冬季来临前不复存在。
在此之前,徐良梅表达过这样的担心:“园林的人也只是说说,还没真的拆。但你们报道之后,大家就都知道了。”
他们的遭遇,在媒体介入后,很有可能跟北京那些“井底人”一样,“居所”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拆除和封锁,失去最后的庇护。
侯跃辉的话或许能让徐良梅们安下心来,“树下建‘房子’,从市容角度来说,肯定是不被允许的。但如果你们媒体觉得应该,而环卫工人也确实很需要,我们将和园林部门商量,暂时不予拆除,直到修好正式的道班房。”
1月17日下午,长沙河西某路段一名环卫工人遭遇车祸身亡。这对于徐良梅和她的同事们来说,不会是好消息。因为他们的“房子”,几乎就在马路正中央。
推荐阅读: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