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厕全体检
当园林、市政工人在路面忙活的时候,环卫工人肖倡洪也没能停歇。今年4月,环卫部门回归政府主导。用肖倡洪的话来说,他终于又姓“公”了。
从4月1日开始,开福区环卫局开始逐渐实行2天3班的制度,每名环卫工人每月都有固定工资,五险成为了环卫工的标配。
身份变了,工作任务也变了。除了日常的路面清扫保洁,每周一、三、五,打理好绿化带的叶面积尘,公交站台之类的公共设施立面立柱,每周二、四、六,清洗双黄线和交通标线。“保证不留盲角。你在路上转一转,会发现我们这清爽多了。”肖倡洪为此很是自豪。
开福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部门将全面启动290座公共卫生间、垃圾站毁损设施和安全隐患的整改维修。
历史:市场化7年 带来硬伤
据了解,2007年4月,开福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辖区323万平方米的绿化日常维护通过公开招标,打包给五家专业园林公司负责维护。
“毕竟公司追求的是利益,在人力、物力投入上,相对不够。”工作人员说,按照维护定额标准,道路绿化施肥的费用,应占到维护费用的2%至6%,该部门一年的维护经费3000多万,维护费至少60万元,但在实际维护中,肥料开销不到10万。“肥料的供给不足,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道路两旁树的长势不好,该开花的花朵小,该成荫的未成荫。”
与园林绿化维护一样,在2007年4月的这次改革中,市政、环卫维护的具体作业,也通过招标交由专业公司运作。
7年间,“市场化”这柄双刃剑,在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的同时,承包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却带来了硬伤。
变革:政府回归主导 市场为辅
年初,开福区委、区政府决定,将环卫、市政、园林市场化为主政府为辅的机制,改为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城管机制。
“开福区二环线以内(含洪山、月湖街道辖区)所有主次道路清扫保洁进行自主维护,二环线以外仍实行市场化运作。”开福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整合成立了8个市容环卫管理所,通过公开招聘,开福区重新组建环卫、市政、园林的维护作业队伍,其中环卫一线清扫员1073名,担负起主城区日常清扫保洁任务。与此同时,区财政一次性采购了100余台先进作业设备。
开福区二环线以北、Φ400以下管网的维护、化粪池疏浚,这三个专项工作,交由三家专业公司负责。二环线以南的市政维护面积,由开福区市政局负责。
和环卫、市政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机制不同,开福区辖区内323万平方米的绿化日常维护,全部由园林局自主负责。
推荐阅读: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