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公益林】采伐两年后没造林
知情者向记者透露,富冲村被皆伐的6公顷是国家生态公益林,实际砍伐的面积有近200亩。
据当地媒体报道,娄星区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2.44%,林地面积达到16.35万亩,其中53%列入了国家生态公益林范围。
娄星区林业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2006年以前,富冲村曾多次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因为是国家生态公益林,几次都遭到拒绝。
这位知情者还透露,近两年,娄星区林业区每年批准采伐的林木多达8000立方米,而在2006年之前,林业局每年批准采伐的林木不超过2300立方米,“而实际采伐的面积,也超出了许可证上面的数字。”
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除万宝镇外,在娄星区的小碧、茶园等乡镇,都存在少批多砍的现象,香樟也无一幸免。他担忧,林业局如果不严格控制采伐面积,“一年砍了四、五年的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荒山”。
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时,富冲村支书刘建华与万宝镇林业站签订了林木采伐责任状和造林协议书,如“出现乱砍滥伐,少批多砍现象或不及时更新采伐迹地,由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依法予以追究”,且“保证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内必须按规造林设计要求造好林,不得出现荒山,否则,林业局不发配限额采伐指标并依法予以追究”,为此,刘建华还交了6000元造林苗木款押金。
4月12日,记者在富冲村栗子坳看到,采伐了近两年的林场,至今没有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漫山的杂草替代了昔日葱笼的林地。
村民带记者实地查看了被砍的香樟。在一个废弃的土房子后面,有四、五个地径在40公分以上的香樟树桩,旁边有几棵长势喜人的小樟树。村民说,山上许多香樟连同杉树一起被砍掉,都运到外面去了。
“村里只管卖树,不管造林。”一村民对记者说,“我们老百姓没分到一分钱卖林款,上面没人管,也没有追究责任”。
娄星区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副主任颜志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刘建华先后3次组织村民造林,买了上万棵树苗,但造林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差造成的。而村民们说,刘建华只是在进入山林的公路两旁边栽了一些树,山上根本没种树。记者爬上了两个山坡,也没看存活的树苗,只看到了满山的枯枝烂叶。记者从荒山上远眺,富冲村被卖掉的林场距娄底市新政府办公楼不到2千米。
刘建华告诉记者,“造了3次林,但存活率不理想”,他认为是天气干燥、土质差造成的。他说,村里为造林已经花费了6000元,“今年还会继续造林,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我们也没办法,只能督促富冲村早日完成造林任务。”颜志宏对此表示很无奈,颜曾经在万宝镇林业站担任站长。
自1997年3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娄底森林城建设项目以来,娄底在城市绿化方面成绩斐然。娄底先后被评国家森林城、省级园林城市,2007年,娄底市跻身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目前,娄底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森林派出所】香樟鉴定成难题
4月2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娄星区林业局森林派出所,了解案情的进展。
肖晖所长告诉记者,案件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考虑到案情比较特殊,林政部门对此很慎重,已经把相关情况上报到了湖南省林业厅。
经查,此次万宝镇富冲村栗子坳被砍的香樟有9立方米。这些香樟以300元一吨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姓徐的外地人(娄底涟源人),徐准备将这些香樟卖给娄星区内的一个锯木加工厂。
肖所长说,这些香樟是这个徐姓人砍的,而非童霞松所为。
据肖所长介绍,此案目前遇到的难题,就是对香樟的认定。这些香樟中,上了30年的只有两棵,其他的树龄在18年——25年之间。
记者了解到,香樟是娄底当地特有的名贵树种,受政府的严格保护。
“是不是原产地野生香樟,还得通过权威部门的鉴定,”肖所长说,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鉴定机构。肖所长说,省林业厅的意见是,对这些香樟的鉴定由娄底市林业局来做,“如果没有鉴定结论,我们也不好处理此案。”
“如果是行政案件,我们将会对盗伐者进行顶格处理。”肖所长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