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杂草堆中散布数百树桩
本月6日,在陈维坚的带领下,南都记者赶到大塘村实地调查。陈告诉南都记者,小地名为铜鼓潭的这块山头,实名为旱坑和南蛇捆鹿山,因铜鼓坑山边一个一亩大小的小水潭得名,铜鼓潭左边便是另一块争议之地铜鼓坑和阴坑。
记者在现场见到,铜鼓潭前面有一大型园林场。据了解,在2003年,大塘村委会将这块山头承包给一名台湾老板种植花卉。顺着花卉场的小路,一直可上到铜鼓潭山头。一眼望去,山上已经杂草丛生,杂草中树立着零星的小松树树苗。在杂草堆中,南都记者看到大小不等的数百个树桩,有的已经腐烂,有的亦长出新芽。其中,最大的树桩直径可达50厘米。陈维坚说:“我们小的时候,这山头就已经树木茂盛,包括松树、桉树众多树种,那时最大的(树)一个人都抱不拢。”南都记者留意到,这些松树树干直径也不过六七厘米。陈维坚摇了摇小树,指着树桩感叹:“你想之前那么大的树要长多少年啊。”
回应
村委会主任 卖地时不知是生态林
针对村民以及小村组长们的质疑,大塘村村委会主任陈新强迟迟不愿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经过多方努力,陈新强终于在昨天下午给南都记者打来了电话。
“那块328亩的山林牵扯到诸多历史遗留问题”,陈新强说,他于1999年出任大塘村村委会主任,但一直以来大塘村很穷,于是他便在2001年至2002年间将铜鼓潭这个山头上的树林卖给一位开平姓刘(音)的老板,以发展村里的经济。陈新强告诉南都记者,铜鼓潭当时确实森林茂盛,但没有328亩之多,树林共卖了2万多元,这些钱除了用作村委的开支外,还用于发放村干部以及老村干部的工资。
“我承认我卖了树,但是我没去砍伐这个树,况且我当时也不知道那是一块生态林。”陈新强说,他也是在林权证办下来之后才知道那块是生态林。此外,他还解释,生态林和经济林是可以进行性质调整的,只要办了砍伐证就可以进行砍伐。至于那位砍树的刘老板是否办到砍伐证,他表示完全不知道。
村里的山林被砍,村委是否应该查清林地性质?在未知林地性质的前提下,村委是否可以将林地出卖?面对南都记者的质疑,陈新强没有过多解释,他认为自己当时的做法完全合理合法,“政府、林业局等部门都介入过调查,具体的你也可以去问问他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