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林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
良好生态需要有新兴的绿色产业支撑。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控高耗能传统行业、巩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可循环的农林优势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油茶、花卉、南竹、家具、森林旅游、林下种植等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产业,是湖南实现绿色化发展的现实途径。“十二五”期间,全省基本形成了林纸、林板、家具、林化、林药、林食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各类林业园区142个,获省和国家级著名商标273个。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
油茶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在湖南,小小的油茶果,被看作是神奇之果、致富之果、希望之果,特别是邵阳县的油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乃至湖南省响当当的名片。“中国油茶之乡”邵阳县油茶林面积已达58.7万亩,年产茶油1.34万吨,境内“邵阳茶油”品牌分别被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冠名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邵阳县成功举办湖南省首届油茶产业户外新闻发布会,现正规划投资8亿元建设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像邵阳一样,湖南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油茶作为主打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省有300多家企业、2000多家种植大户、5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油茶发展,初步形成了衡阳、常德、怀化3条百里油茶产业带,25个油茶高产栽培(改造)示范园和祁阳、零陵、宁远、道县、湖南科技学院油茶科技示范园的油茶产业集群。2015年,全省油茶林总面积2068万亩,茶油产量22万吨,产值230亿元,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花木产业欣欣向荣。在绿色产业中,像茶籽油一样,原产于浏阳的红花檵木也是湖南特产,行销海内外,已成湖南花木产业的“代言人”。2014年调查显示,全省有10万亩以上的花木生产大县5个、5000亩以上的花木生产规模乡镇74个、500亩以上的规模企业(合作社)463个,有城市园林绿化国家一级资质企业24个,全省花卉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种植面积、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均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众多花木之乡。
森林旅游势头强劲。优美的生态环境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身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你会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气息中。公园内层峦叠翠、峰险谷幽、溪涧纵横、瀑布成群,森林覆盖率高达91.8%,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9.8万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又总是令人趋之若鹜,能迅速带动周边地区第三产业、特殊种植业、旅游产品加工业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武陵源区、张家界市乃至整个湘西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十二五”期间,湖南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仅2015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38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29.44亿元。如今,湖南正以绿色湖南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确定了以张家界为核心的长沙-张家界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
“家具湘军”日益崛起。2015年年底,湖南省第三届家具博览会在益阳成功举办。博览会成为全国木竹家具展示的平台、交流的纽带,推动了家具企业的大交流、家具产品的大创新、家具产业的大提升,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湖南省政府从2010年起,已经举办了3届家具博览会,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家具湘军”的崛起。目前,全省已拥有家具产业园区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木竹家具企业10家,全省家具产业总产值接近300亿元,较5年前翻了一番,湖南家具叫响湖南、走向全国的绿色梦已经起航。目前,祁东、永安、新田等地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特别是顺德城落户益阳市,将吸引一批知名家具商家和企业入驻,有望成为我国家具集群的重要板块。
林下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大力倡导的绿色产业发展迅猛。在湖南,已初步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药、林果、林菌、林禽、生态休闲旅游等24种模式的林下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湖南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当年开始由省财政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014年,确立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家、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4家,并建立了4个“特色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园”,全省有6个县、4个林下经济实体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目前,全省有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近700家,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8个,经营企业1280家,从业农户320万户,2015年林下经济产值400亿元。
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深度挖掘生态文化
如果说绿色自然资源是一种物质财富,那么,文化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温暖、一种力量,甚至一种信仰。湖南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样,拥有悠久多样的人文景观资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始终强化对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花卉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特色林果文化等多种绿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同时,糅合体现湖南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伟人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和休闲文化等人文元素,进而形成湖南绿色文化与众不同的气质。
持续开展生态文化活动。2009年,一首反映林业建设者心声的歌曲《绿色恋歌》应运而生,填补了湖南省林业歌曲创作的空白。歌曲一经推出,就被林业干部职工广为传唱。2014年,《绿色恋歌》荣获湖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十二五”期间,湖南绿色文化创作与传播势头迅猛,以林事、湿地观光、特色林产品、森林生态保护等为内容,创作出众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化作品。除了《绿色恋歌》,具有湖湘特色的电影《梦萦张家界》、《洞庭渔姑》、散文集《香樟年记》等精品应运而生,林业诗集《人类绿洲》、歌曲《林业之歌》以及《林业与生态》杂志等绿色文化作品广为人知。除了脍炙人口的绿色文化作品,湖南还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展示林业魅力、凝聚绿色发展共识的社会文化活动。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已连续举办17届。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弘扬生态文明、宣传森林保护为主旨的公益性节庆活动,已成为传播生态文明、交流森林保护经验、发展绿色产业的品牌盛会,被评为中国十大自然生态类节会。湖南林业“绿色恋歌”艺术团多次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深入林区基层,深受群众点赞。每年,湖南社会各界都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三湘环保世纪行、保护湘江“绿色卫士”招募活动等绿色文化活动,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风尚日益形成,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大幅提高。
深入普及绿色发展意识。为精心培育文化软实力,湖南社会各界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普及绿色发展意识。省绿化委员会组织了绿色村庄(社区)创建;省教育厅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内容,进行师资培训,评选“湖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学校”;省“两型”办开展“两型企业”等创建活动;省标准局发布了《绿色乡村》《乡村绿色家庭》两项地方标准。长沙市大围山、资兴市东江湖等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湘潭昭山、长沙岳麓山、宁乡沩山、株洲仙庾岭等风景名胜区先后成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景区试点单位。全省有森林公园126个、自然保护区191个、国家湿地公园49个、国有林场208个,已成为绿色文化宣传与传播的前沿阵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全社会大力传播绿色文化、普及生态文明意识的潮流中,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异军突起,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的生力军。自2009年举办首届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以来,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赏花文化活动之一,每年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有效强化生态道德教育。如今,通过精心策划的各种主题活动,全景展示绿色湖南的魅力、丰富生态文化的内容、展现湖南绿色化发展的内涵,这样的文化交流平台越来越多。自2002年以来,岳阳市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中国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观鸟爱好者汇聚洞庭湖,这里也因此成为向公众传播生态理念、强化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窗口。“十二五”期间,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湖南省每年举办植树节、爱鸟节、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月、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洞庭湖国际观鸟节、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等节庆活动10余场(次),积极宣传、引导和培育了生态文明意识与绿色理念。与此同时,生态基地创建如火如荼。长沙、益阳、株洲、郴州、永州5个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岳阳、娄底三市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长沙县鹿芝岭村等18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