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林业支撑保障 惠民效应持续放大
“十二五”期间,湖南林业立足改善生态、改善民生,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深化林业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林业支撑保障能力,提升了林业管理水平,优化了林业资源配置,促进了兴林富民。
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测报告中,湖南以90.8分遥遥领先,位居全国之首。“十二五”期间,湖南将信息化确定为实现林业现代化和绿色湖南的重大举措,坚持集中经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全省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6亿多元,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建成了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林地测土配方系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显著提升了林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湖南林业电子政务网实现了全省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基层单位的互联互通,通过开发电子办证、林地测土配方等46个应用系统,为基层林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2015年,全省林业系统网上办证300多万份,平均用时7.6个工作日,比规定时效提速62%。自2008年以来,湖南省林业厅连年被评为“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单位”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十佳单位”。
加大林业科技创新。长沙市近郊,一片占地约4000亩的山岗,植被覆盖率超过90%。2014年,这里成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集科研成果展示、丰产栽培示范、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成为科技助力林业发展、推进绿色湖南建设的又一阵地。“十二五”以来,湖南以解决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中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了行业重大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等一批重点项目,全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十一五”有较大提升,林业科技在支撑引领现代林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年来,实施各类林业科研项目400多项,获得新技术和新品种190余项(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25项、科研专利100多项。
完善林业政策法规。“十二五”期间,在省人大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湖南出台了《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植物园条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规划》等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夯实了林业和生态建设基础。
推进林业体制改革。201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这是继中央6号文件后,全国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省级国有林场改革文件,不仅在湖南省林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015年,湖南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有208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事业单位,其中,明确一类事业单位191个、二类事业单位17个;重新核定事业编制14177个,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与此同时,湖南进一步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中部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与全省120个县(市、区)的林权交易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累计在线流转、资产评估森林面积达1680万亩,成交金额突破60亿元;全省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2423.48万亩,森林保险保额达507.16亿元。湖南还推进了木材采伐管理改革,实施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有效解决了木材采伐指标暗箱操作、林农采伐难的问题。
持续放大惠民效应。生态与民生,是当前和今后林业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尊重民意、保障民生,实现兴林富民,湖南林业作出了表率。在减免税费方面,全面清理涉林税费项目,取消林业行业的所有“搭车”收费。在生态补偿方面,全省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7487.95万亩,年补偿额达到12.21亿元,全部发放到了林农手中。在洞庭湖区开展了湿地生态补偿试点,争取中央财政补偿资金6000万元,对区域内因候鸟、麋鹿活动造成的居民损失进行补偿。在林权交易方面,联合银信部门开展森林保险,构建起现代化的林业投融资体系。老百姓只要点击林权交易网,就可以足不出户议价租山,带动了林地估值升值。2015年,全省流转林地140多万亩,合同金额突破8亿元,为涉农企业融资2亿多元。
展望“十三五” 打造绿色化的湖南样本
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方向。湖南林业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奋力搏击、再创佳绩?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十三五”期间,湖南林业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屏障稳固、生态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的林业生态体系,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使湖南省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概括来说,就是“六上两下”:
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9亿亩以上
森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1.53亿亩以上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以上
活立木蓄积量稳定在5.8亿立方米以上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525亿元以上
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十三五”期间,湖南拟投资1930亿元,重点实施三大方面的林业重点工程。
生态安全保障建设方面。以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防护林修复、森林碳汇建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平原绿化、美丽湿地建设等工程为依托,以森林管护、湿地保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为抓手,稳定或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全面保障湖南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质量提升建设方面。通过抚育间伐、林相改造、补植阔叶和珍贵树种的措施,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维护和加强生态安全、提高森林景观价值为目标,在树种选择上,坚持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以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在景观设计上,以森林生态学、森林美学理论为指导,重视树种的林学特性、生物(态)学特性和美学特性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生态经营措施,讲求实效。
生态兴林富民建设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以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等国家林业产业工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原材料基地,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原料。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社,带动林农开发森林旅游与森林休闲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农收入,推动生态与养生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医疗、增寿保健、健康养颜等新型产业,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