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宜居城市建设的长沙探索
市场动态

宜居城市建设的长沙探索

来源: 长沙晚报 作者: 日期: 2012/12/11 9:41:35
科学规划是宜居城市建设的第一要务。长沙城市规划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方便宜居作为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彰显城市特色,强化规划执行,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理念的现代宜居城市……

(二)注重传承历史,留住城市记忆。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促进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宜居城市。先后颁布《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巷及历史旧宅保护规划》等详细方案,实施棚户区有机改造,保存和恢复历史建筑。加大遗址恢复力度,先后恢复建设潮宗门故址、潇湘八景台故址等历史遗址,完成清水塘博物馆景观提质改造工程,对太平街、化龙池等11条历史街巷和23处重点保护历史旧宅进行了维护和修缮,长沙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彰显。

(三)注重创新融资,实现多元投入。按照做实资产、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的思路,全面整合国有资源资产,集中打造先导投、城建投等政府融资平台,并灵活运用财政贴息、产业引导资金、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手段提升平台融资能力。完成先导控股、轨道集团、湘江枢纽和城投集团融资平台的组建或重组,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增加直接融资份额。城投集团于2010年重组,目前下辖全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26家。十多年来,公司累计投资500多亿元。先导控股于2008年7月组建,近三年完成投资约240亿元。创新融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以综合申报、打捆申报等方式,通过BOT等多种市场化融资领域,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地铁项目建设中,政府划拨5.17万亩片区融资用地,通过挂牌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住有所居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长沙着力推进以“一建三改”为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为许多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

长沙紧紧围绕加快实现“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切实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住房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住房保障投入不断加大。积极争取中央、省安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含在建)189143套。至2011年底,累计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23819户、17.99亿元;建设城镇保障住房41万套,3319.69万平方米。

——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拓展。将棚户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夹心层”群体与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一同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享受住房保障政策。近几年来,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 35225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6287户、农村危房改造14750户。

——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完成城镇住房保障38.42万户,超过2007年以前住房保障总量的90%,年均保障户数是推进制度改革前的2倍以上。至2011年底,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3.1平方米。

(一)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破解融资瓶颈,完善政策配套,全面推进棚改工作。筹集项目资金400亿元,先后实施了黄兴北路、九尾冲、长重机械厂、太平街、大古道巷、南湖片区等重点棚改项目,芙蓉区文艺新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凌霄社区等老旧社区棚改项目,5712工厂和省建六公司等国有工矿棚改项目。同时,把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邻里中心、交易市场、文化创意园区等市场主体融入棚户区改造,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棚户区改造共开工678.12万平方米,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政策、土地、资金等措施,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鼓励各大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利用自有土地集中新建员工宿舍,积极探索通过回租农民安置房、空置商品房筹集公租房,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房源转化为公租房的新路,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肯定。积极创新廉租住房建设(筹集)思路,结合城市棚改和国有工矿棚改,采取收购、租赁、腾空直管公房等方式筹集廉租住房房源,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7年以来,共开工建设并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41827套,其中廉租房52361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55499套;公共租赁住房33967套。

(三)创新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围绕建设、分配、管理、运营四大环节,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分配、动态化管理、高效化运营。积极回应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诉求,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先后出台安居工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城市廉租住房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审批管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意见,基本上形成了分层次、多途径、全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探索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并轨”,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配套政策,形成了公租房建设管理“长沙模式”。
 

精细管理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长沙坚持效率优先,实行重心下移,关注市民需求,注重细节雕琢,实现管理全覆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按照“重心下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责权明晰、长效管理”原则,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城市管理显著加强。实行“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将市区213平方公里划分为280个工作区域、4763个万米单元网格进行实时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开通“12319”服务热线、手机短信等平台,实行动态式管理。

——城乡面貌逐步改善。开展黄花国际机场至市区沿线“一点两线”综合整治,周边环境显著改善;拆除违章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378万多平方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716万多平方米,城市主干道两厢外立面整治基本完成;坚持疏堵结合,规范设置早夜市疏导点76个,引导流动商贩入室入场入点经营。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提质改造背街小巷613条;新建、改建站厕165 座,协调城区经营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厕所700座;建成景观街21条,313条城区道路路名牌焕然一新;新建社区公园57个,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理顺市、区、街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基层城市管理职能,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格局。细化岗位责任,实现城市管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上水平。开展环卫、市政、绿化、灯饰广告、城管执法、“门前三包”六位一体精细化管理试点,并进行推广应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文明城市示范区和示范行业创建工作,实行文明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二)不断加强城市细节管理。把管理范围覆盖到城市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处公共场所、每一个住宅小区、每一处施工现场、每一个工作时段。着力抓好流动摊点、背街小巷、出入城道路、城郊结合部、铁路沿线等薄弱部位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立交桥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整治桥下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的修车厂、洗车场、货运站,新增社会停车位8150个。细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目标,实现流程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以及岗位、程序间的相互制约;把每个单元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到人,真正做到全面具体、定性定量、职责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随着城市细节的管理不断加强,“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新风貌逐步展现。

推荐阅读:

山东:威海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大连向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迈进

湖南:郴州加快创建生态宜居国家园林城市

天津:大力推进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编辑:郁金香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