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湖南郴州:凝聚“创森”合力 重现“林邑”美景
市场动态

湖南郴州:凝聚“创森”合力 重现“林邑”美景

来源: 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刘宁 刘继广 周彰军 何志高 张瑜 日期: 2014/6/20 11:44:18
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郴州市森林覆盖率损失了近8个百分点,有专家曾预言:“郴州全面完成生态修复需要四五十年时间”。然而,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513万郴州人民的不懈努力,郴州市仅用了6年时间就打破了专家的预言,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恢复到了冰灾之前的66%以上……

  爱绿护绿

        夯实“创森”基础

绿色,森林城市之基。

瞿海说:“‘创森’的作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通过‘创森’让绿色走进人们心中,让全社会形成爱绿护绿的风尚。”

一直负责“创森”工作的郴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邓少林说:“郴州市在‘创森’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爱绿护绿的人和事不胜枚举!”

走进郴州出口加工区湖南省铸万有实业有限公司的庭院内,这里竹林傲然挺立,冬青树叶娇嫩欲滴,一直绵延到路的尽头;亭子周围,五颜六色的小花争先恐后地怒放;停车场绿荫如盖,每一个车位都被绿色植物包裹着。行走在庭院内,仿佛走进了一个绿色大公园。

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重视生态得益于公司领导对绿色的厚爱。因为在领导的眼中,优美的环境不仅提升了公司员工的爱绿护绿意识,而且优美的生态也成了企业的人才洼地,吸引不少高素质人才来公司创业发展。”

爱绿护绿、植绿播绿不仅体现在企业,而且体现在园区。

据郴州出口加工区创森办主任刘晖介绍,近年来加工区结合全市“创森”,投入道路、水系、公园、单位庭院绿化的资金累计达50亿元。大投入带来了园区生态的明显改善。目前,园区森林覆盖率60.8%,城市绿化覆盖率41.2%,绿地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道路林荫化、城市园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基本形成。

爱绿护绿,郴州人才辈出。

刘真茂,宜章县瑶岗仙镇退休干部,现年67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保护山林免遭乱砍滥伐,刘真茂30年如一日守卫狮子口大山的一草一木,巡山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0圈。在刘真茂的细心呵护下,30年来狮子口大山未发生一起大火灾,为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留下了一块珍贵的生态绿洲。

刘真茂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感人事迹被写入新华社2012年3月1日播发的长篇通讯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事迹报道后,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影响巨大。

2012年,刘真茂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是一个老兵,他坚持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他用30年时间守护一座大山,他与孤独、误解,还有人性的贪婪对抗。他成为人们眼中的山神。”

“远学杨善洲,近学刘真茂!”这是瞿海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倡议。

爱绿护绿,郴州自古有传统。

三合村是北湖区华塘镇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穿过村前的一座古桥,就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古树林。这里有侧柏、银杏、樟树、枫香、紫弹朴、枫杨、女贞等10多种古树名木67株,而这些古树名木群就坐落在西河中游,树龄最大的有780余年,直径最大的有120厘米。

这个古树群为何能从大炼钢铁年代幸免于难呢?得益于数百年前的护树祖训。据村里年长村民介绍,当年先祖来此落户,认为村后这片林地是村庄的福祉,于是就令子孙后代不能砍伐,连落下的树枝都不能捡回。祖训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记者从村内古桥旁立着的石碑上找到了我国最早的“护林法”:“毁坏桥两岸三百米内风景林带及在风景林区乱砍滥伐和偷桂花树苗者;在风景林区铲草皮,烟火灰及冬天烧火取暖者,均罚现金300至3000元;如态度恶劣、手段卑鄙、情节严重者,定押送专政机关法办。”

三合村党支部书记王道生说:“前人有百年祖训保护生态。作为后人,我们开展植树造林、发展生态产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合村仅仅是郴州市保护古树名木的一个小小缩影。2008年特大冰灾使郴州的古树名木遭受严重打击,郴州市第一时间对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分级挂牌保护。目前,郴州市共挂牌保护古树名木4.89万株,古树名木保护率100%。

这就是郴州人民,守绿有责,守绿负责,守绿尽责!

  关注民生

        演奏“创森”最美和声

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郴州市堪称舍得。

2011年以来,以城市、通道、水系、村镇、荒山绿化五大工程为载体,郴州市通过强基础,固平台,突出重点,纵深推进,统筹城乡,全面发力,累计投资176亿元,完成造林绿化建设任务260万亩,种植各类苗木22亿株。

短短几年,郴州投入生态建设的资金就逾百亿元。这么大的投入值不值?

“值!”瞿海说:“通过实施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和创建森林城市,郴州不仅冲破了冰灾重围,而且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城市整洁了,乡村秀美了,百姓幸福指数高了。”

郴州的“创森”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在“创森”实践中,郴州市一方面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画册、宣传片、公益广告、文艺晚会、图片展览、科普教育、征文比赛、摄影大赛、创森公益短信等各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创森”工作,做到广播电视有声音、报刊网络有文章、社会宣传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绿色文明新风,形成了浓厚的“创森”氛围,市民“创森”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均达90%以上;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莽山杜鹃花节、东江湖生态旅游节、茶文化节、郁金香花节、樱花节、油菜花节等生态科普活动,让老百姓参与其中,充分享受“创森”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民生和生态有机结合,百姓享受“创森”成果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巩固“创森”成果的重要抓手。

郴州市在大力抓好造林绿化,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推进林业资源转化,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提升林业综合效益。一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法依规逐步淘汰粗放型林木加工企业,支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竹木加工废弃物、竹木废旧制品的再利用,提高竹木循环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森林生态、文化、游憩功能,加快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城郊型、村庄型森林公园和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等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发展特色经济林。重点发展南竹、油茶、珍稀干果和精品水果等。适当发展桉树、杨树、星柳等速生工业原料林。四是实施苗圃培育工程。鼓励发展苗圃生产,基本满足本市绿化需要,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推广使用乡土树种,支持建设优良乡土绿化树种培育基地,乡土树种数量占全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80%以上。加强林木良种试验、繁育基地建设,加快选育和引进新品种,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五是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以林药、林油、林菌、畜禽等为主的种养业。大力发展林下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六是扶持国有林场转型。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降低国有林场对林木采伐收入的依赖,逐步转向以林木管护为主。

2013年,郴州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207.34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同比增长33.2%。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84.14亿元,同比增长36.24%;第二产业产值73.72亿元,同比增长18.08%;第三产业产值49.48亿元,同比增长56.88%。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兴林富民进程。

产业发展也带来了乡村的富裕发展。

汽车行驶在苏仙区和平村整洁的马路上,两边林荫之中,镶嵌着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复式小洋楼。如果不是亲自到和平村实地采访,你会以为是哪个房地产公司在这里开发别墅群。

在和平村村委会门前广场的宣传板上记者看到,龙潭胜境、桃花浪漫、紫薇呢喃、瑶寨风情、农耕乐园、怡情垂钓等六张生态休闲旅游名片,勾勒出了和平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村干部告诉记者,和平村采用村庄绿化与花卉苗木产业建设、庭院水果经济建设、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美食于一体的绿色新农村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和平村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今年油菜花开时,1天就有4000多人来游玩。2010年村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4668元,2012年剧增至12628元。

三季花不败,四季树常青。“创森”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照进和平村村民的生活现实。

“创森”不仅让苏仙区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尤为重要的是,使他们远离了重金属污染之苦。

苏仙区素来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却一度成为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上世纪,区内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曾有采选矿企业近千家,年均直排河流的废水达2000 多万吨,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数十倍。

变化,源自于绿色;变化,得益于苏仙区开展的重金属污染治理。

2011 年,苏仙区启动了湘江流域(西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关停了西河流域10 家选矿企业,将这里打造成了目前郴州最具有特色的西河沙滩休闲公园。公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珍贵植物,就连海砂也是专门从海南运来的。2013年,西河沙滩公园被国家住建部授予我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月9日,虽然不是周末,但是西河沙滩公园里的白沙、绿树、碧水潺潺,依然吸引着不少市民来此游玩。一位在此游玩的李阿姨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这几年郴州的变化大了,环境太美了,所以我已经在这里买了房子安了家。”

这就是郴州“创森”,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让市外甚至省外人民受益。

一个“创森梦”,一首播绿歌,一条富民路。

依托“创森”,郴州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空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按照“城乡一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科学绿化”的要求,郴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城市与森林相依存、人与自然共和谐的城市森林建设格局,开放郴州、创新郴州、森林郴州、幸福郴州“四个郴州”构想照进了郴州发展的现实。

瞿海告诉记者:“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给郴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郴州‘创森’将继续大干十年,形成全市生态的良性循环。”

郴州“创森”,湖南的一面旗帜!

为郴州“创森”点赞!为继续大干十年点赞!

推荐阅读: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昆明主城将再建20个公园

江西赣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福建: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森林覆盖率居省会城市第二

粤拟建森林城市群加强土壤重金属修复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编辑:郁金香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